公司动态

读书会 | 从“被动执行”到“主动成长”,《终身成长》教你活成职场“不可替代者”

时间:2025-11-20 浏览:117次
分享:

“我每天都在按要求完成工作,为什么公司裁员时,第一个想到的是我?”这是前几天一位离职同事发来的疑问。其实,这个问题的答案,在《终身成长》中早有揭示: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,“被动执行”的员工迟早会被淘汰,只有“主动成长”的人,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力量。

卡罗尔・德韦克在《终身成长》中提到,职场中的“安全感”,从来不是来自“稳定的岗位”,而是来自“持续成长的能力”。固定型思维的职场人,会把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”当成终极目标,满足于“不犯错、不挨骂”,甚至会因为“害怕学不会”而拒绝接触新领域;而成长型思维的职场人,会把“本职工作”当成“能力成长的平台”,主动寻找能提升自己的机会,即使在看似“稳定”的岗位上,也能不断积累新技能、拓展新视野。我们公司的技术工老孙,就是成长型思维的典型代表。10年前他刚入职时,只是车间里一名普通生产工人,主要负责记录参数,排查小问题。但他没有局限于“按标准做事”:利用下班时间分析车间生产数据,对比不同温度、压力下的金属回收情况,查工艺优化资料。经过无数次对比试验,他最终把金属直收率提升,每年帮公司节省了不少原材料成本。后来,公司引入新的生产线,很多老员工担心“学不会新机器”不愿接手,老孙却主动申请牵头对接:白天跟着设备厂商学操作逻辑,晚上翻资料研究细节,把关键步骤整理成“图文手册”,带着车间同事一起练。最终新生产线比预期提前2周达产,生产效率直接提升。如今的他,早已是公司工艺优化的核心力量,还经常被邀请给新员工做技能培训。老孙的经历告诉我们:职场中的“不可替代性”,不是来自“你会做别人不会做的事”,而是来自“你能持续学会别人还没学会的事”。在今天的职场环境中,行业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,去年还在流行的工具,今年可能就会被新的技术取代;上个月还适用的工作方法,这个月可能就需要调整。如果我们抱着“学会一项技能就能吃一辈子”的固定型思维,迟早会被行业淘汰。

那么,作为公司员工,我们该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,实现“主动成长”呢?结合《终身成长》中的理念和职场实践,我总结了三个方法:

建立“能力成长清单”

每个季度初,列出你想提升的1-2项核心技能,比如“数据分析能力”“项目管理能力”,然后拆解成具体的行动:每周读1本相关书籍、参加1次线上课程、在工作中主动应用新技能。比如想提升项目管理能力,就可以从负责部门的小型活动开始,尝试制定流程、协调资源、复盘结果。

把挑战当成“成长机会”

当公司有新的项目、新的业务时,不要先想“我能不能做好”,而是先想“这个机会能让我学到什么”。即使最终没有达到预期,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,也会成为你未来的财富。比如公司要开拓新的市场,你可以主动申请参与调研工作,即使没有销售经验,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、学习沟通技巧。

定期做“职场复盘”

每月底花1-2小时回顾自己的工作:这个月我做了哪些有价值的事?遇到了哪些问题?从中学到了什么?下次如何改进?通过复盘,不仅能发现自己的不足,还能找到提升的方向,避免在重复劳动中浪费时间。

      《终身成长》中有句话说得好:“人生最大的幸运,是拥有成长型思维。” 对于职场人来说,真正的“铁饭碗”不是稳定的岗位,而是持续成长的能力。当你开始用成长型思维对待工作,就会发现:职场没有“天花板”,只有不断向上的“新高度”;你也不会再担心“被淘汰”,因为你一直在成为“更优秀的自己”。

版权所有: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  豫ICP备18031051号-1
提问题 看产品 看实力 联系我 回顶部

豫公网安备 410506020000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