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动态

筑牢心中的“安全堤坝”: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心理状态

时间:2025-11-15 浏览:110次
分享:

在日常工作中,我们常常将安全挂在嘴边,强调操作规程,检查设备隐患。然而,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安全环节却容易被我们忽视——那就是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。无数事故分析表明,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,而这些行为背后,往往潜藏着特定的危险心理。首先,是“侥幸与麻痹”心理。“就这一次,不会出事”、“我一直这么干,都没问题”——这些想法是安全最大的敌人。它们让我们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,简化操作步骤,甚至故意违规。侥幸心理如同一味慢性毒药,慢慢侵蚀我们的安全意识,直到某一次“偶然”变成“必然”的悲剧。我们必须时刻警醒:安全规程是用血的教训写成的,每一次严格遵守,都是对生命最坚实的守护。其次,是“烦躁与急躁”情绪。当工作压力大、任务繁重,或个人遇到烦心事时,我们的情绪会变得不稳定。烦躁会让人注意力分散,无法专注于眼前的工作;急躁则会催生“图省事、赶进度”的念头,导致操作走样、判断失误。在情绪波动时从事高风险作业,无异于蒙着眼睛在悬崖边行走。学会自我调节,在心情难以平复时主动暂停或求助,是成熟员工的明智之举。再者,是“自满与习惯性”心理。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过于熟悉,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和思维惯性。我们不再用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,不再深思每一步操作的意义,一切仅凭“肌肉记忆”。然而,危险往往就隐藏在最熟悉的“盲区”里。打破习惯性思维,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惕和新手般的好奇心,才能及时发现那些细微的、正在酝酿的风险。此外,“疲劳与精力不济”也是无形的杀手。身体和精神的过度消耗,会严重削弱我们的反应速度、判断力和警觉性。在疲惫状态下,人的认知能力会下降,更容易犯错。保证充足的休息,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需要,更是履行安全责任的前提。

安全工作,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一场心理战。真正的安全,不仅来自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端的防护设备,更源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风险的敬畏、对规则的坚守,以及一份平和、专注、警觉的心理状态。让我们从“心”出发,时时检视自己的内心,及时清除那些危险的心理杂草,共同筑牢这道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内心安全堤坝。



(供稿/安全部  张桐)



版权所有: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  豫ICP备18031051号-1
提问题 看产品 看实力 联系我 回顶部

豫公网安备 41050602000091号